当前位置:HOME > 论文与讲稿
回忆录4 — 我与运动员科学选材

发布时间 2020-05-17

  回忆录4 — 我与运动员科学选材
 王路德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运动员选材基本上都是凭教练员的经验和比赛中的成绩。直到1975年,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11个运动项目的5175名男女运动员测试了23个形态指标后,发表了“我国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一文,首次为我国运动科学选材研究积累了一批形态方面的研究数据。

    70年代中期起,上海市体科所对业余体校运动员曾进行过多年追踪观察,探索少年运动员青春发育期身高、第二性征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做了一些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

1980年我国才开始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运动员科学选材。1980年7月,国家体委在秦皇岛市召开全国业余体校选材座谈会。会上交流了经验,印发了田径等7个运动项目的选材参考意见。同年,由国家体委组织“优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研究”课题。有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上海体科所、广东体科所、辽宁体科所、甘肃体委科研室、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8个单位参加。对田径、游泳、体操、排球、足球5个运动项目的选材开展研究。这标志着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进入起步阶段。

1979年我参加《中国青少儿体质调查》湖北组工作后,于1980年10月在芜湖召开的中国青少儿体质研究论文报告会上,报告的“用逐步回归方法对选材的初步探讨”是我第一次涉及运动员选材。当时,只是把青少儿体质调查的测试数据,用逐步回归方法对60米跑与身高等有关的形态指标进行了一次统计分析。为了撰写论文,我翻译了苏联的《体育理论与实践》1977年第3期中“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法和预测”的文章,还查阅了国内一些有关选材的文献资料,但是,那时我对选材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1982年调入湖北省体育科研所后,我才开始科学选材的工作。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运动员科学选材论文报告会,我参加了会议。通过听研究报告、看资料,对我国运动员选材的状况及1980年我国开展“优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研究”的研究成果有了较多了解。

会议期间,看到展出的DSG-6动作神经测试仪,感到这是对运动员选材很有作用的测试仪器,我建议所里购买了一台,在射击等运动队里试用。由于DSG-6动作神经测试后,没有评定标准,1984年4月经我发起,在湖北省体科所召开了有湖北、河南、上海、河北、福建、山东、山西、贵州等8个省市11个单位参加的协作会,仪器设计者保定地区体委冯云生,武汉体育学院心理系邱宜均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一年多对田径、篮球、排球、射击、击剑等项目运动员的测试,发现DSG-6动作神经测试对分析运动员的灵敏、协调性、反应能力和性格特点效果较好,但是,缺乏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为了便于进一步开展协作研究,在会上经过反复讨论,统一了测试细则和测试时讲解的指导语。这是我第一次为开发运动员选材心理测试指标做的工作。

1984年12月,国家体委在上海举办全国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班,推广“优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研究”的成果,向全国各省市推广科学选材。湖北省体委派干部参加科学选材训练班学习后,决定在全省开展科学选材工作。1985年3月省体委训练处与体科所一起讨论后,体科所决定成立选材研究课题组,我担任组长。

1985年4月10日在荆州举办了湖北省运动员科学选材培训班。从此我就开始了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并一直和省体委训练处紧密配合进行科学选材的推广工作。

全省选材培训班后,各地市都对业余体校的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我首先协助武汉市等部分体校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计算。1986年1月湖北省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交流会后,省体委训练处公布了“湖北省业余体校田径、游泳选材指标参考标准(草案)”。这个标准是很不成熟的,有的项目只确定了指标,还没有评定标准,有的项目有标准,还没有综合评定的办法。但是对各地市体校的选材还是起了推动作用。此后湖北省每个地市体校都成立了选材组,黄石市、十堰市成立了科研所,有一、二人负责选材测试。

1986年底,省体委科训处将湖北省开展选材工作的情况向国家体委科教司做了汇报后,国家体委邀请湖北参加了1987年2月在天津召开的运动员科学选材研讨会,到会的11个省市交流了开展选材工作的情况,分析了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讨论了“七五”期间全国开展选材工作的设想。会上成立了“全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协作组”,参加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湖北、山东、山西,我被指定担任组长。(会后国家体委又批准河南、四川和沈阳、广州、重庆3个单列市加入)。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讨论了规划,成立了全国协作组。它是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端。

1987年4~6月以体科所选材室为主加部分省直体校人员组成了测试队,由省体委训练科长和我一起带队到全省各地、市业校普测了一遍业余体校在校运动员的数据。同时每到一地,还要各地市体委汇报选材工作情况,这对湖北全省的科学选材是一次大推动。测试结束后,将测得的564名业余运动员的数据,用Dbase建立了全省的选材数据库。并以这批数据为基础,计算制定了湖北省业余体校普通班和重点班的田径、游泳等项目选材标准(施行稿)。由省体委训练处印刷成册下发各地市试用。
    
1987
年9月在湖北黄石市召开的全国选材协作组会议上,决定按照84年湖北协作会议制定的测试细则,开展较大规模测试后,制定“动作神经过程”测试评定标准。由河南省体科所牵头,湖北、天津、北京、上海、山西、四川、山东体科所,广州市、沈阳市体育科研室、重庆市科教中心、保定地区体委等协作,测试了2300多人,制定出“动作神经过程”测试评定标准(包括光反应、声反应、被动反应、综合反应),为运动员选材的心理测试提供了一套较好的测试方法和评定标准。该项目获1992年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制定出“动作神经过程”测试评定标准后,1988年我和湖北体科所的闻立明、黄河清一起,选择了当时国家推广的普及型微机──中华学习机,在保持原计算机功能不变的同时,增添了动作神经过程测试与评定功能,开发成“选材专用机”。此外,还开发了配套的选材测试评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通讯软件(可将数据传送到PC机)。

1988年至1990年“选材专用机及选材系列软件”在全国14个省市推广了120多台,1989年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并且参加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体育仪器器材展览。

1988年5月国家体委在山西太原市召开了全国运动员科学选材大会。各省市体委领导及训练处、科教处、科研所的负责人,部分体育学院科研处负责人,国家体委有关部门的同志近二百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北京,上海、山西、湖北等省、市体委及全国选材协作组介绍了开展选材工作的经验。全国骨龄标准研究课题组,湖北、河南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报告了选材科研成果。代表们还认真讨论了国家体委“关于加强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充分交流了经验。会后,国家体委正式下发了会议纪要和“关于加强运动员科学选材工作的意见”,把科学选材工作进一步推向全国。

会后,国家体委正式聘请7位从事科学选材的专家,成立《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心组》。有:王路德(湖北所),曾繁辉(上海所),邢文华(北京体院),谭修德(国家所),林正彬(广东所),唐汝安(辽宁所),肖学全(北京所),1988年7月第一次中心组会上大家选举我为组长。从此,我就积极配合国家体委科教司高大安处长,推动全国的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与推广工作,直至我1995年退休。

中心组每年召开选材中心组扩大会议(全国各省市科研所选材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交流选材工作经验,开展协作研究。其中几件事是很有意义的。

(1)关于选材标准的讨论。当时,很多省市都在搞大规模的测试,然后制定本省市的选材标准。到底制定出来的应该是各省市的标准?还是某个运动项目的标准?这是大家认识并不明确的问题。在一次讨论会上,我提出了“优秀运动员模式”的观点。我认为选材的标准应该是由各项目的特点决定的,不能仅根据各省市的测试数据制定标准。以选跳高运动员为例,我国北方人身材普遍较高大,而南方人相对较矮小,南北差别很大。如果南方省市仅根据本省市的测试数据来制定跳高选材标准,按这样的标准中的优秀标准选出的运动员,将来能成才吗?选跳高运动员,就要选体型、素质像朱建华(八十年代屡破跳高世界纪录)那样的人。如果某地实在选不到,也不能把今后不可能长得很高的矮小运动员选来滥竽充数。经过选材中心组扩大会议讨论,大家统一了看法:必须要按各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模式”来制定选材标准,才可能经过科学训练,培养出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运动员。

同时,我还提出了要尽量采用“优秀运动员模式数据×定基比”的统计方法,计算出单项指标的各年龄段标准。

(2)制定全国统一的9个运动项目选材标准。1989、1990年中心组两次召集有关省、市研究人员开会,专题讨论制订选材标准的方法,为开展选材标准研究做准备。1990年“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标准的研究”正式列为国家体委委管课题。课题包括9个运动项目,对选材标准适用范围的定位是:普通体校进入重点体校的选材标准,即中级选材标准。

课题分工:田径—北京体育学院,游泳—广东省体科所,体操—国家体科所、河南、山东体科所,举重—广东省体科所,篮球—北京体育学院,排球—上海体科所,足球—乌鲁木齐体科所,乒乓球—湖北体科所,羽毛球—福建体科所。

在《中心组》统一协调下,9个子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研究,完成了选材标准的研究,并且编写了《运动员科学选材》专集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我国运动员选材工作发展概况、运动员选材基础知识和9个项目运动员选材标准。在1992年的全国运动员选材工作会议后,正式开始推广,成为当时全国各省市开展运动员选材工作的主要参考资料。

(3)心功能指数评定标准协作研究。1990年7月选材中心组扩大会议决定在运动员选材测试的机能指标中,统一采用30秒30次蹲起的心功能指数。组织全国12个城市(上海,北京,长春,抚顺,兰州,太原,郑州,合肥,广州,武汉,襄樊,沙市)测试了2223名7~17岁青少年学生,把数据汇总到湖北省体科所,由我与选材室同事一起制定了男女组的心功能指数评定标准,供制定全国统一的9个运动项目选材标准时使用。撰写的《心功能指数评定标准的研究》在1992年12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报告。并在“体育科学 ”1993年第6期上发表。

(4)在撰写《运动员科学选材》过程中,中心组对“科学选材”的定义进行了多次认真讨论,认为:科学选材,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长过程。

(5)制定赛艇、皮划艇、帆船、自行车、射击、射箭标准。1993年2月国家体委竞训一司在武汉体育学院召开赛艇、皮划艇等八个项目选材标准研究工作会议。决定由选材中心组组织部分单位开展研究,并聘请北京体育学院田麦久为顾问,要求在1994年完成课题研究。赛艇、皮划艇由湖北省体科所承担,自行车、射箭由山西省体科所承担,射击由北京体育学院承担,帆船、帆板、蹼泳由武汉体育学院承担。1994年10月完成后,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名为《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的专集。

1988年全国运动员科学选材大会会后,湖北省体委科训处提出,省体科所选材室要对体工队进队运动员测试把关。我组织选材室全体同志一起参考上海市体育运动学院的标准等有关资料,制定了湖北省体工队选材标准(草稿),到各体工大队征求意见后定稿。1988年12月起省体委规定,人事处审批湖北省体工队运动员进队时,必须具有经过科研所选材室测试评定合格的报告。这项规定对于提高选材的成功率是有作用的。

我担任全国运动员选材中心组长后,除了认真搞好湖北省的选材工作外,还多次应其他省市的邀请去讲课或指导开展选材工作。1988年到安徽,山东,黑龙江。89年到福建,广东,安徽,江西。90年到江苏,甘肃,四川,北京。92年到黑龙江,贵州,江西,安徽。93年到广州,江西。

1994年11 月我应江西省体委邀请到江西体科所工作,约定的任务是:帮助体科所新建选材研究室,培养选材研究人员。我到江西后,化了几天时间调查了解江西省的情况后,提出通过制定江西省运动员选材标准,推动全省选材工作的建议。体科所长与体委训练处、省体校负责人讨论后一致要求把江西省体校和体工队现有的各运动项目的标准都制定出来。并且立即成立了《江西省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课题组。由于课题组成员对选材标准的研究工作比较陌生,决定在研究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由我先讲课,大家讨论明确后再开始做。这样课题做完,不仅制定出了标准,大家也基本掌握了科学选材的整套工作。到1995年6月《江西省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初稿)制定出来了。我还编制了选材标准的计算机评定软件。7月全省体校招生,来自江西全省各地的1038名业校运动员集中在南昌进行选材测试,按《标准》的评定结果招生录取。接着,课题组又以测试数据为依据,检验了各项目的单项标准难易度,进行了调整、修改定稿。正式制定出了适合江西省各级体校使用的田径、游泳、体操等12个运动项目20个小项的选材标准,并于1995年12月由江西省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江西省运动员科学选材标准》。1996年4月江西省科委对《选材标准》课题组织了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对课题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江西工作期间,我还于1996年2月应邀去安徽体科所指导他们制定开展选材标准研究的工作计划,5月去西安为陕西省选材培训班讲课。

1996年8月我完成了去江西体科所约定的工作任务后,又应聘去深圳市体育发展中心(后改称体育局)工作。为了适应深圳市体校选材测试的需要,我在江西选材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射击、射箭、花样游泳等标准,并改进了测试软件,1996年12月对深圳市体校在校学生全部进行选材测试,从此,为深圳体育局建立了通过选材测试才能进体校和体工队的制度。

在深圳工作满两年后,深圳体育局于1998年8月与我改签了客座研究员协议,此后,我改为每年去深圳5、6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其他时间通过网络联系的工作方式,一直持续到2014年12月我满80岁为止。我除了协助开展深圳的运动员选材工作外,还负责推进深圳市的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同时,我也应邀去其他省市协助做运动员选材研究工作。

2001年6月15-17日,我到安徽省体育训练基地,对安徽体科所制定的选材标准初稿逐项审核,提出需要修改的问题,并于2003年帮安徽体科所编成选材评定软件投入使用。

2002年5月去甘肃体科所给选材标准课题组讲课,指导他们制定出《甘肃省优秀运动员选材标准》后,又帮他们编制成软件。2003年10月正式提供甘肃体科所使用。

2005年深圳市体育局批准《深圳市运动员选材标准研究》课题为局管课题。要求制定出一套包括深圳市现有运动项目的、能适合深圳市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较科学的选材标准,并编制成电脑软件。使深圳市今后的运动员科学选材,从区级业余体校到市体校、市体工大队都能使用科学选材标准和软件。12月起还是采取我讲课,课题组讨论后分头做的方法,边教边做。到2006年11月完成初稿和计算机软件。又经过一年多试用,测试了593人次,进行了多次修改,到2008年7月正式结题。本次研究共制订23个大项:田径、游泳、跳水、花样游泳、体操、艺术体操、射击、射箭、武术套路、太极、散打、举重、摔跤、柔道、赛艇、皮艇、划艇、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曲棍球,31个小项的选材标准。2010年《深圳市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正式出版。

2008年10月河北省体科所决定成立选材标准研究课题组,请我做顾问。我通过多次去体科所讲课,利用网上QQ个别辅导,协助计算制订标准的数据等,指导与协助课题组制定出河北省运动员选材标准,直至2009年11月又指导他们课题结题。

2013春节,湖北体科所退休职工团年会上,卢骏所长邀请我再次出马,指导体科所开展选材标准研究。4月正式成立课题组,我协助制订了课题计划后,采取研究工作的每一阶段开始前,我去讲课,提出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平时通过网上联系,有时还去所里个别解答问题。2013年9月在进入制订单项指标的测试标准前,我又专门给课题组讲了两天统计课,介绍制定选材标准要用到的统计方法。直到2014年下半年完成选材标准的初稿。

这次制订标准我又强调了进体工队运动员的选材测试,要注意开发新指标,尽量采用体科所内较先进的仪器进行测试。在我建议下,课题组除了改用光电测试仪测试30米跑外,又开发了两个新的测试指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试的CRI指数(心脏指数),替代原来使用下蹲起立推算的心功能指数;用平衡测试仪测试的平衡指数,替代原来使用的闭眼单足立。2014年我根据课题组制定的标准,编写出选材评定软件,供体科所测试使用。

2020年2月,我撰写了《制订体质评定和科学选材标准的统计方法》这也是我从1988年担任全国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心组组长起的30多年内从事科学选材工作,制订选材标准的经验总结。我把它上传到百度文库和体育统计分会微信群,留给后人参考。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网址:www.wldgzs.com

粤ICP备10005906号

网站管理